新型智能建筑翻页
来源:城市夜游    发布时间:2024-06-10 15:19:34

  随着高技术的进步,中国智能建筑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要在中国大面积推广这种智能建筑的新模式,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位于北京望京的SOHO中国节能中心日前正式向公众开放。开放日当天,记者通过现场一块7.2×2.4米超大LED屏幕,清晰地看到位于朝阳门的银河SOHO建筑群实时的楼宇能耗数据。

  此次SOHO中国节能中心所采用的建筑信息模型管理(BIM)结合能源管理的系统,如同一个全天候的“听诊器”,第一次实现了集3D可视化、实时数据及智能操控于一身。

  SOHO中国战略合作伙伴之一,博锐尚格总裁江江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博锐尚格在BIM系统中成功构建了建筑信息模型(BEM),因此银河SOHO每时每刻能耗产生的物理过程可原封不动地被描绘到3D空间位置上,以帮助物管人员直观、明确地发现问题。

  银河SOHO先进的能效管理背后,反映了中国智能建筑与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的日益融合。随着高技术的进步,中国智能建筑翻开了新的一页。但是要在中国大面积推广这种智能建筑的新模式,仍然有很长的路要走。

  国际通用的智能建筑概念指的是,将建筑物的结构、系统、服务和管理四项基础要求以及它们的内在关系来优化,以提供一种投资合理、具有高效、舒适和便利环境的建筑物。

  与其他国家的智能建筑相比,中国的智能建筑更加节能减排与绿色低碳。由于中国智能建筑理念契合了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和谐发展理念,因此往往更多地凸显智能建筑的节能环保性、实用性、先进性及可持续升级发展等特点,而且与绿色建筑有着紧密的联系。

  现阶段,我国智能建筑大多分布在在大型公共建筑与商业建筑,根本原因为这类建筑智能化节约能源的效果更加明显。

  前瞻产业研究院分析师欧阳新周告诉《中国科学报》记者:“我国智能建筑起步于1990年,比美国晚6年、比日本晚4年。”

  目前,美国有高达70%的新建筑为智能建筑,日本的比例为60%,而我国这一比例仅为20%左右。不过,来自前瞻产业研究院的研究显示,到2015年这一比例将有望达到30%。

  当前,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的智能建筑行业已脱离幼稚期,开始向成长期发展,欧阳新周预计国内其他城市也将全面跟上。

  据预测,当前中国智能建筑市场规模约为1000亿元左右,年增约为20%,但整个行业“大行业,小公司”的特点较为明显。

  如今,中国从事建筑智能化实施的公司数超过3000家,可是排名前十的公司销售额却仅占市场占有率的15%左右,行业集中度较低。

  记者获悉,近年来我国各地新建政府办公楼及商业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占比高达60%以上。

  欧阳新周指出:“政府办公楼及商业大型公共建筑的规模,基本上决定了中国建筑智能化行业的发展空间和速度。”

  目前我国智能建筑行业技术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楼宇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安防、节能化过渡至物联网、云计算以及大数据的应用,银河SOHO就是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

  智能建筑与物联网等新技术的融合,对于降低建筑物能耗有着积极的作用。与传统的智能建筑相比,这些新技术的运用能让智能建筑管理更方便快捷集中,且可有效节约设备成本。

  比如云计算应用虚拟化技术可将服务器、储存硬件、电源管理等全部托管至网络上,从而节省电力与管理资源,减少庞大的碳排放量;物联网和云计算利用互联网使用各种IT资源与服务的方式,以实现IT资源的集约共享并降低能源消耗,并且提高服务器的利用率和数据中心的管理效率。

  SOHO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潘石屹对《中国科学报》记者说:“建筑物的能源消耗已经占到城市能耗的一半左右,因此降低建筑物能耗是治理与改善环境的重要措施。”

  显然,在国家对于节能减排的要求下,结合新技术的智能建筑将成为今后中国发展的主流。

  施耐德电气(中国)有限公司节能增效服务业务部总监刘笑天说:“物联网、云计算等对传统智能建筑领域带来的变革,已经是不可逆转。”

  不过,欧阳新周指出,现阶段能将云计算、大数据以及物联网等先进的技术融合的智能建筑占比并不大。

  “其实过去几年这些新技术都有应用在我国智能建筑之上,但是由于成本过高,始终没有办法大面积推广。”江江说。

  除了成本因素外,现阶段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在数据安全性、用户认知度、网络传输等方面仍然面临许多问题。

  欧阳新周说:“这样一些问题包括数据隐私、数据安全性、用户使用习惯以及网络传输问题等。”

  目前,要确保存放在云服务提供商的数据隐私不被非法利用,不仅需要技术的改进,也需要法律的进一步完善。

  而且,数据的安全性关系业主个人隐私或者商业机密,物联网、云计算等安全性问题亟待加强,否则会影响其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同时,如何改变用户的使用习惯,使用户适应网络化的软硬件应用也是长期而艰巨的挑战。

  “物联网、云计算等服务完全依赖于互联网,目前中国网速低且不稳定,使云应用的性能不高。”欧阳新周说。

  对于成本过高的问题,刘笑天对《中国科学报》记者指出,随着今后相关装置规模化生产的到来,成本也会相应下降。

  记者了解到,博锐尚格在银河SOHO能源管理平台系统的建设中,使用了多达5000余个能量计量装置与传感器设备,以及300余个数据采集与控制设备。

  “能在一个建筑物中使用多达5000个设备,这在过去根本不敢想象。这也反映出目前成本的确已经下降到大型房地产商可接受的程度,但是仍然没有降到足够低的水平。”江江说。

  他指出,以银河SOHO为例,相关能源管理的设备需要大批量地购买与安装,其投资仍然很大。“只有等到价格降到更低,其成本曲线与客户能接受的价格相匹配,云计算等新技术才能在智能建筑中更好地推广。”

  对于云计算、物联网等在智能建筑运用中存在的技术与法律问题,欧阳新周则认为,首先应当拟定相关条例、决定或司法解释来填补中国物联网、云计算隐私保护方面的空白,从法律上明确隐私权作为独立民事权利的地位。

  其次,系统的可靠性必须得到保证,即确保数据在使用、处理过程中的安全性。同时,系统的访问权限必须得到控制。

  “对个人信息的采集、存储、使用、传播、转让也应当建立有效的规范和相应的法律。”欧阳新周表示。



上一篇:装饰工程概念2月19日报涨奇信股份涨53% 下一篇:基建概念股有那些(基建概念的股票)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