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设备租赁行业的发展路径探讨
来源:公共建筑    发布时间:2024-05-24 21:59:55

  本文来自微信公号 “工云租赁”(ID:indus-yunzu), 作者朱家饶,36kr经授权发布,供行业参考。

  “对工程机械行业知道的人可能会注意到,设备租赁是近几年行业里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综合施工公司、租赁商、代理商、主机厂等产业链上不一样的角色的视角,尝试对中国设备租赁行业的发展路径做出展望。”

  设备租赁的客户是建筑企业,其业务大体上分为房建和基建。房建包括工业建筑、商业建筑、住宅建筑、公用事业建筑、国防建筑等;而基建则包括铁路、公路、港口、机场、市政等。

  住宅房建项目中使用的设备种类相对少而简单,主要是塔吊和工业电梯,配合以挖掘机、汽车起重机、臂架泵车等少数通用设备。

  受宏观调控影响,基建和非住宅房建在建造业中的比例将有所增加,而这类型的建造业需要用更多的设备。同时,随着施工工艺的进步和劳动力成本的升高,建筑项目中使用的设备种类和数量还在持续增加。

  一个不为人所注意的事实是,在建筑项目周期中,所有的设备都只会在工程建设项目中阶段性使用。以地铁项目为例,目前典型的施工周期是3年左右,其中最重要的设备——盾构机,在整个项目周期中会使用1年左右的时间,而其他通用设备的使用周期往往更短,大部分设备只会使用几个月甚至十几天。在这种施工组织模式下,建筑业企业如果对其所使用的设备全部采购,将意味着其设备的利用率极低。因此,租赁对于建筑企业而言往往是更经济的选择。

  除经济性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让建筑企业选择租赁,例如减少资金投入保证轻资产运营,减少设备操作和保养人员数量,保证设备的更新速度等。

  根据项目类型的不同,设备租赁费用占整个基建项目的预算比例从5%到20%不等,其中,零散的通用设备租赁约占总项目预算的2%左右。即每1万亿的基建投资中,有200亿用于零散设备租赁。

  每个大型建筑公司集团下属都有数以百计的项目公司同时开展不一样的项目施工建设,而这些项目施工中的设备租赁服务采购完全独立,所以设备租赁的客户场景是典型的“大集团小采购”。

  理论上,同集团下属的不同项目公司之间能够直接进行设备共享,不少建筑业企业因此建立了面向内部的设备租赁公司。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内部的设备租赁企业来提供的服务远不能够满足项目施工的需求。因此,绝大多数建筑项目公司都采用在项目所在地租用当地设备的方式满足自身的租赁需求。租赁企业而非施工公司必然是主机厂的主要客户来源。

  目前,我国的租赁市场非常分散,800多万台工程设备分散在几十万小微企业手中,这种局面必将被行业整合所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推动力:

  首先,客户有需求。建筑业一直被认为是一个“水很深”的行业,直到现在,不少人会认为市场化的商业行为在这样的领域是失灵的。而事实上,随着国内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设备租赁服务商同质且规模小,慢慢的变成了非市场化采购行为产生的原因之一,而不是反之。

  目前建筑项目公司做供方寻源的渠道有限且不可靠,仍以熟人介绍和上门拜访为主要的寻源方式。如果有可靠的渠道或更好的选择,几乎所有建筑项目公司都希望能与规模大、服务好、管理规范的设备租赁企业达成合作。无论是项目总包还是分包,都是如此。

  其次,小微租赁企业的盈利能力将持续下降。租赁行业分散带来的严重问题是设备利用率低下,下图是某品牌工程机械厂家统计的不一样设备的出勤率,而设备利用率的下降又将大幅度降低租赁企业的盈利能力。

  过去十年中,我国设备保有量一直上升,与此对应的设备利用率也稳步下降。由于项目施工中设备使用的阶段性,退出施工的设备要一直地寻找新的客户,而随着基建工程建设项目中以城市化相关中短型项目比例不断增高,传统设备租赁商的获客效率仍可能进一步降低。

  第三,行业整合将提高行业效率。设备租赁是一个“规模有效率”的行业。单个城市单一品类的设备需求有几率发生快速且剧烈的波动,而一定区域内所有城市的整体需求量则往往保持相对平稳。这是区域性公司可能达到较为稳定的设备出勤率的原因。例如租赁业的标杆美国联合租赁(URI)整体的设备出勤率多年稳定在67-69%。

  联合租赁拥有覆盖北美的约1200个网点,这是保证其资产整体出勤率的基础条件之一

  基于中国设备租赁的市场规模和本土强大的工程机械生产能力,中国市场必将诞生类似于美国联合租赁的设备租赁服务商,而工程设备租赁行业的整合在我国将如何发生,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话题。让我们设想以下几种可能的场景和路径:

  优秀的小型租赁公司能够通过自己的不断积累发展壮大,但是如果只是沿用目前的商业模式,受制于融资和销售经营渠道拓展的速度,能想象,这种模式的发展速度必然会比较慢。

  联合租赁(URI)在1998年至2001年进行了250多次并购,迅速成长为全美第一的规模,其成长过程成为了行业的传奇。然而,这条路径在中国短期内很难行得通。首先,我国目前的融资渠道还没有美国发达。其次,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中,并购小企业能快速增加资产,但很难快速带来客户关系增长。

  在产业资本的支持下,租赁公司能够迅速扩大资产规模,抢占市场占有率。然而,这种成长方式更适用于社会设备保有量迅速增加的细分市场。若设备的社会保有量上涨的速度较慢或不增长,这种扩张模式必将带来大小企业之间激烈的价格战,行业整合的过程中,社会资产利用率有极大几率会出现下降。

  前述三种可能的路径在目前都有各自的问题。让我们回归设备租赁业的本质,这是一种以工业资产为载体的客户服务,即使是对那些无人设备为主、干租为主的租赁供应商,其工业资产仍是载体而非本质,而最终所有的企业和商业模式必将回归本质。

  随着互联网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大数据的应用可完全使得租赁业企业在更大的区域内掌握工业设施调度和配置的最佳方案;而管理技术与IT技术的结合,使得依托数据的调度和配置成为可能。同时,这样的业务信息透明,也将使得国家所提倡的普惠金融政策更容易落地。总体上看,目前所缺少并非技术自身,而是让技术落地的场景和商业模式。

  以IT和OT结合塑造行业品牌,以信息优势创造资金优势,这是一条令人想往的新路。沿着这条路,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的团队践行了创业圈中的一句名言——与其听风听雨,不如纵身一跃。初步的效果令人振奋,在单点城市,我们工云租赁的资金使用效率是传统方式的3倍,100%的客户留存是对工云租赁服务的品质的肯定。

  同道者同行,相信中国的租赁业企业将在产业互联网的时代走出自己的星辰大海,Long China!



上一篇:【48812】土建装置相关概念股有哪些土建装置概念股一览 下一篇:2016新能源车补贴标准(2016新能源指标补贴车有哪些车)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