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建设》丨后疫情时代居住需求再定义
来源:公共建筑    发布时间:2024-06-13 18:59:3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居家隔离、居家防疫成了大部分人的日常。身处封闭的空间,房子对于人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居住”本身,人们开始对居家的健康、建筑的性能等,有了更切身的体会与期望。本文我们则将聚焦与住户关系紧密的室内设计细节及心理舒适圈的构建,探讨疫情之后“好房子”的判定标准该如何重新定义。

  在“房住不炒”的基调下,开发商的产品设计逻辑和购房者的置业逻辑都发生了很大转变。房地产行业正向着品质时代迈进,开发商更看重产品的设计和打造,提供舒适、健康的居住空间,满足置业者的需求,成为开发商聚焦点。

  而对于消费者来说,买房的逻辑已经从抄底投资变为了刚性自住、置业升级及对健康美好居住的向往。

  疫情加速了这种理念的改变和习惯的迁移。绿色健康成为疫情后人们更看重的置业要素。比如,阳台是否够大,采光面积如何,南北通透更通风,以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一楼能否带小院,顶楼带露台,以获得更多的活动空间;不同于以往的单一储物功能,人们更希望玄关能兼具消杀和换衣的空间;开启宅家生活,是否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并保证区域功能分明……这些需求在疫情期间被强化。

  随着复工复产范围的逐步扩大,诸多项目在被疫情拖延了整体进度后,开始抓紧推盘。有的项目就以疫情为分界点推出新一代升级产品。从公共空间到园林景观到社区规划,到物业服务,为置业者全方位提供健康的生活方式。无论是零触碰归家体系、户户独立新风系统、以及智能电梯,都是基于客户健康生活的深刻需求之上,打造健康居住体系。

  在提高居住健康度的同时,“空间服务”被进一步强化。疫情期间,物业的服务保障价值凸显,人们在选择住所时更加重视对物业的考量。物业在为业主提供常规的基础类服务之外,如何服务解决业主痛点,营造健康和谐社区,获得更高业主满意度等问题,在此次疫情期间浮出水面。

  此外,数字化在此次疫情中贯穿了整个居住产业链,让很多往常难以进行的环节,在疫情期间得以实施。比如VR看房、线上租赁、线上卖房、建筑管理、社区经营、物业智慧服务等,数字化技术与产业互联网的深层次地融合,实现了从“传统居住”向“智慧新居住”的跨越。

  从够住、够舒适到够健康,随时代发展,人们的居住观念也在一直在升级。以前,主要是考虑房价与面积大小及地理区位及周边配套设施,如今健康、智能、科技、崇尚自然与生态的和谐,已经从可有可无成为必不可少。

  面对病毒,屏障除了脸上的口罩、手上的酒精,最大的功臣可能就是我们的居住空间。然而,居家的我们曾经离疫情可能有多远?是一道门,一扇窗?还是一条下水道?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曾撰文《走向新住宅:从“致病宅”到“理想家”——住宅建设的卫生防疫与健康安全保障问题、思考与建议》,对当前都会存在的建筑硬件卫生防疫性能不足、居住安全保障技术缺失等问题进行了反思。在经历了当初SARS在香港淘大花园的扩散传播及今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粪口传播”的焦虑之后,人们开始更愿意花时间评估人居中诸如排水系统和排风(烟)系统等各个功能模块。

  传统室内设计中,卫生间反味是一个综合性问题,排水管道往往只保障了基础的功能而不能隔绝生活环境的污染。缘此,近年来干湿分离的明卫开始受到了市场的追捧,通过干湿区域的划分,再从管道功能强化到随机抽查检测,保障整体系统模块设计气密性,确保住户身处健康舒适环境。

  作为污染物的传播方式之一,空气污染是除了水之外的一大污染源头,置换式的新风系统亦是保证室内安全、尾声、健康的途径之一。不间断的空气净化及交换,使居室达到真正节能、环保。据市场资料统计,在欧洲七十年代已有90%以上家庭安装新风系统,并且强制安装措施已实施多年。在非典、甲流、禽流感以及2020年初的新冠肺炎等疾病的流行后,以新风系统为代表的设备装置在室内一一的运用,无论是日常还是非常状态,均为住户而言提供了更安全、舒适和健康的环境。

  关上房门,不等于隔绝世界,也不等于能杜绝风险。看得见的“人传人”固然可怕,看不见的污染却也不能忽视。

  居家污染一直是人们热议的话题,随着这次疫情更加得到大众的重视,将新型材料使用科学的搭建方式运用于人居,将新型装置合理运用于泛家居行业当中,在与人密切接触的生活空间便将污染隔绝,此时或是一次全新的发展契机,未来则有可能成为面积舒适、布局合理等传统标准之外的人居新刚需。

  “宅”,曾是一种备受争议的生活方式,但几十天的“宅”,却让我们迫切地感觉到,房子绝不仅仅是来“住”的。

  不同的环境会给人体和心理带来不同的刺激,这些刺激能让我们做出丰富的身心反应,进而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的研究发现,人们对环境最基础的需求是安全感,所以会首先评估环境所带来的安全感,其次我们大家都希望身体感觉舒适,而在最顶层,我们则会开始追求在熟悉的环境中得到适当的感官和心理刺激。安全、舒适、娱乐是好环境的三要素,也是能让人保持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

  疫情之下,我们作为亲历者,更能感到人居设计过程中,升级的不应只是硬件,更是一种心理舒适圈的构建,人居空间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及交互重要的场所,在悦己、懒宅、实用等心理以及智能科技的发展之下,未来人居也将随之迭代。

  疫情期间,当家庭成员长时间共处于一个封闭的空间时,局促,往往会让人感到心理压力,由此产生不适及焦躁的情绪。此时,更大的空间尺度、更好的景观视野、更注重私密性的功能空间设置,就成为了人居体验中提升舒适度的重要方向之一。

  回到居住空间原本的拓探上,理想的空间会“让身处其中的人感到自信、有胜任力,他们能够在熟悉这个环境的同时还可以和这个环境互动”。既有足够的尺度和空间感,又有明确的目的性的细节服务,通过在不同的区域划分出家庭生活中的各种场景,以契合用户的使用需求、直达情感深处,达到双方“情绪共鸣”的效果,成为了未来人居产品的发展取向之一。

  如客餐厅做为户型设计的核心区,被赋予慢慢的变多的功能,成为家庭故事的集中区。疫情期间,居家让人们更倾向在私属的空间中寻找交互式的娱乐活动。因此,无论从男女主人或是孩童角度,在尊重的前提下,注重共同生活的亲属的动线关系,促进厨房与餐厅的互动、亲子空间等的室内动线升级,就提供了共同生活的亲属间演绎这种空间故事、留存这类共同记忆的丰富可能。

  此外,跟着社会发展,在越来越多灵活办公模式诞生后,日常人居对独立工作间的需求应会持续不断的增加。更多的人进入在线就职状态,对他们而言,一个精致而不失实用,适配于居住区域的办公家居设计将成为新的消费需求。书房、客厅乃至于更多空间的设计就不能仅仅局限于休憩和舒适,还必须顾及人们在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成为人类会议、直播、通话等各种场景下的舒适空间。而这种需要甚至有时会超越住宅本身的居住需求,成为解决业主痛点的关键。

  “危机”的一半是机遇,如何化危为机是后疫情时代需要努力的方向,无论是对于绿色健康产品、建筑,或是社区的运营、配套设施的打造,疫情都唤醒了我们的再审视。防疫抗疫的伤痕带给人们思考,也促进人居环境的持续升级和落地,以及社区免疫力的打造。而怎样融合高科技智慧产业,探索新的设计理念,以满足未来人居的需求变化,则是一条值得行业不断思考的漫长道路。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上一篇: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的区别 下一篇:不得不看的32个房地产基础知识大全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