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未来发展:“四合”路径与“五个热点”突破
来源:媒体公告    发布时间:2024-03-09 18:21:34

  通过提升旅游要素质量,构建复合的旅游休闲功能体系;通过生态塑形,打造美丽景观使之成为吸引物、完善社区配套网络、建设一流的居住休闲集聚区,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社区,最终实现景城产人一体化。

  毋庸置疑,未来景区发展必然面临一个硬约束条件,即绿色生态、“碳中和”“碳达峰”目标。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就是幸福”“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让绿色成为发展最动人的色彩”等等。“绿色”发展包括了财富、增长、福利三重内涵,这就催生出“绿色景区•全域全景”的发展理念,其核心就是注重文化、旅游、生态融合发展:文化为本,文艺、文博、文创等是景区发展的底蕴;旅游驱动,通过提升旅游要素质量,构建复合的旅游休闲功能体系;生态塑形,打造美丽景观使之成为吸引物、完善社区配套网络、建设一流的居住休闲集聚区,使之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宜居社区,最终实现景城产人一体化。

  全域旅游是未来景区发展的基础条件和要素条件。全域旅游注重文旅及其相关资源的整合,就是要依托区域内所有可以整合的要素资源,打造全域全景新格局,因而全域旅游成为地方领导执政的重要理念和抓手。分析我国首批验收通过的71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均有二个显著特征,一是旅游业发展基础,资源独特,竞争优势显著;二是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建设,奉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同时还有七个细节特征,即区域核心吸引物体系建设比较完备、侧重大旅游大产业的融合发展、突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及康养度假特色、在文创科创方面的成绩可圈可点、强调“全域全景”“景城一体”“山城一体”等、重视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式、推行全域协同体制机制创新。

  在全域旅游整体提升过程中,要实现资源重组,在空间上需要点线面结合。每个点就是吸引物,它可以是一个一个景区(点),也可以是特色小镇、商业统合体、民宿集群、艺术园区、户外基地等,都是全域旅游的重要节点;线是要素的串连,也是要素的关联通道,包括文化脉络线、情感脉络线、地域人脉线;面是旅游+,泛全域构面,例如景区+美丽乡村、景区+特色小镇、景区+特色街区、景区+特色民宿、景区+文化艺术、景区+运动休闲等。

  对于景区而言,聚焦产品、项目和服务丰度,通过资源“整合”,从点线面全方面提升,实现景区升级。例如,博雅方略编制的《大乌伦古湖景区创5A规划》。乌伦古湖位于准噶尔盆地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北缘,临近额尔齐斯河,是第四纪构造运动及阿尔泰山冰川融化形成的断陷湖,被誉为准噶尔明珠,是中国十大淡水湖之一、中国四大盆地内最大的淡水湖、中国唯一与北冰洋相连的湖泊。拥有中国最大规模·滨水类墙状雅丹。雅丹地貌呈南北走向,呈南北走向,由情人谷、蛇谷、断桥谷、绝情谷、九曲回肠谷、仙鹤谷、迷魂谷、神鹰谷、猎隼谷九个峡谷组成。游客到此旅游,纷纷赞不绝口“美!太美了!她是活的,有生命力的魔鬼城!”。规划组针对景区面临的核心问题:缺乏与周边景区的联动性与资源整合、服务配套设施不健全、缺乏旅游服务产品的体验与创新等,通过总体定位:准噶尔盆地明珠·北冰洋遗珠,重点突破:以创建吉大乌伦古湖国家AAAAA级景区为导向,硬8软4两大路径构建五大体系全面突破现实困境,实现乌伦古湖“二次革命”!同时,注重四季产品组合优化:产品覆盖春、夏、秋、冬,注重过夜游吸引物的打造,带动全市旅游向“四季游”“全时空”的嬗变。

  如果说整合强调资源要素整合,融合就是强调产业业态融合。通过文旅与艺术广电体育等融合,即“文旅+”与“+文旅”叠加,打造泛文旅产业全产业生态体系,多元融合形成业态集群。换句说,文化+、旅游+是景区产品和业态重要的空间拓展,是构筑区域文旅生态圈的重要步骤。有关融合内容,在《文旅产业讲稿一:行向远方》“产业融合促进旅游全域发展”一文中已有详细阐述。

  景区建设能够最终靠“融合”,聚焦业态丰度,创新特色产品和项目,做到景区上规模上档次。例如《吉州窑景区创5A总体设计》中关键点, 围绕痛点问题:文化品牌影响力较弱、文旅+融合不充分、缺乏旅游服务产品的体验与创新等,从开发多元产品和布局综合业态入手,统筹考虑,全面规划,为红线内片区量身定制一套完整的提升规划。在原有景区的基础上,根据游客的满意度和体验性,策划核心旅游服务产品。对景区内部重要提升节点进行规划方案;完善游览体系,打造多元旅游服务产品。规划提出三个结合的景区提升思路:即纵向结合、横向结合(红、绿、古)、周边核心景区结合,同时坚持21字方针,即政府主导、主管先行、社会参与、企业经营、市场化运作,远期紧盯一个一大目标,即双遗申报变成全球遗产地和非遗传承地。这样形成了一本提升规划、一个明确的主题定位、一份完善的旅游服务产品体系、一系列旅游节庆活动、一个鲜明的文化内核,为景区发展指明了方向。

  就是通过大项目带动,做大做强核心景区龙头景区,“日月同辉满天星”,政府平台与市场投资主体联动,聚集资源集中打造1-2个地方文旅的“太阳”和“月亮”吸引物,打造一体化文旅休闲度假综合体,给远方游客一个到此一游到此休闲消费的理由,扩大市场服务半径,增加区域文旅收益。如珠海的长隆国际海洋度假区,就是地文文旅产业的汇集地,吸引海外游客及国内远程市场前来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再如,目前比较热点的工程就是中国文明溯源工程,围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形成地方龙头文旅产品。在博雅方略负责编制的《国家长城文化公园(朔州园)》方案中,强调极合的作用:一是要主动掌握长城文博话语权,做“民间的故宫”,通过文博产品展览展示、文博产品交易、文博产品传承、以及打造“山河上下•长城内外”系列实景演艺,做 “长城”文化的集结号;二是要积极争做山西文化的代言人,同时要联合故宫博物院、国家博物馆、首都博物馆等单位,联合打造“华夏文化Mall”。当然,走“极合”的路径,地方政府也能够最终靠建设文化旅游创新园区,来把握休闲生活服务创新脉搏。如景德镇,就是借势“千年瓷都不同凡响”,通过建设好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打造知名的对外文化交流新平台。

  当然景区发展通过极化效应全方面提升,关键点在产品、服务的标准化和品质化。以上海迪士尼为例,1998年中外签定合作,2016年开园营业。上海市政府以股本注资的基础上争取了部分运营管理权,上海申迪集团与迪士尼公司采用注资的方式提供67%的资产金额来源,剩下的33%资金采用银团贷款方式解决。其做为一个区域的龙点景区,几个细节一定要注意。一是无法挑剔的标准化服务,如此完美的服务全由一个名为“cast member”的团队提供。迪士尼的常客主要是因为他们,年年回到同一个度假地,享受只有迪士尼才能提供的服务。二是精致、富有创意的造梦产品,在迪士尼乐园里尼看不到任何的游艺设施,整体的环境就如同是现实中的童话世界。乐园的设计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精彩纷呈地为游客造梦。三是全年龄层的目标市场。在迪士尼能够正常的看到无论是抱在手上的孩子,还是白发苍苍的老人,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容。四是永远建不完的迪士尼。迪士尼的一个著名的口号是“永远建不完的迪士尼”,它多年长时间坚持采用“三三制“,即每年都要淘汰1/3的硬件设备,新建1/3的新概念项目,每年补充更新娱乐内容和设施,不断给游客新鲜感。“满足顾客需要”是迪士尼乐园创新产品的原动力。更新乐园项目的前提就是要持续了解世界各地小朋友所想。五是营销战略——地产盈利的保证,一方面要注重情感营销,一个实现梦想及魔法国度的主题公园——梦想成真,提供一个家庭一同欢乐的场所的梦想;另一方面要培养顾客的忠诚度,迪士尼影视IP培养了大批忠诚的顾客;再一方面要注重市场培育,从影视(特别是动画IP)开始,尽可能大范围推广和普及使得迪士尼品牌深入人心。迪士尼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景区实力才是第一生产力!

  聚合就是整合、融合、极合的最后裂变,强调区域联动开发,依托地方特色资源与生态历史背景和文化,依托已有点区域经济点轴系统或“城-县-镇-村”城乡体系,对全国乃至世界,打造一流的的旅游目的地。

  聚合方式之一是面向城市群发展,对大景区进行连片开发,拓展发展新空间。例如:杭州余杭区“建设全域美丽大花园”:以景区的理念规划全区,以景点的要求建设城乡。通过大径山乡村国家公园和中国最具特色名镇品牌,把全域二十处景点串联整个大径山旅游,形成多元化的旅游服务产品线路:禅修之旅、休闲之旅、文化之旅、慢生活之旅等。再如博雅方略负责编制的《嘉峪关5A旅游大景区提升规划》中,利用聚合方式,强调产品与项目的可持续与创新。针对各文旅产品的利基市场,做到“文化+创意+旅游+产业”四位一体,以市场为主导,互为主体,通过产业链所有的环节上的商业经济价值倍增,实现文旅产业真正融合。在空间上构建“一核、一线、两翼”的大边关空间布局,以此推动区域旅游的高水平发展:一核即嘉峪关关城景区,一线即长城文化风情线,两翼是北翼(暗壁—悬臂长城)、南翼(明墙—长城第一墩)

  聚合方式之二是完善交通集散体系,打造区域旅游集散“投建运”一体化旗舰,特别是完善最后一公里。“站在更大区域层面”,依托区域新地标和区际快速交通骨干体系,打造若干个国际标准度假区、主次级集散中心以及精品驿站等。聚合方式之三是高标准高起点建设区域文旅主题示范基地,如博雅方略编制的《山西省森林康养旅游总体设计》强调,要通过文化鲜活化:对本土文化和企业文化挖掘,通过艺术化的形式表达,实现文化鲜活化的表达形式,成为地方特色主题。要实现产品体验化:旅游业态升级,丰富游客体验,通过文化产品的艺术化体验,增加户外车运动基地,增强区域旅游核心吸引力。促进康养产业化:完善区域休闲度假设施,与生态环境相融合,延展医疗、商务、养生功能,形成康养产业化的运作模式。文旅休闲时尚化:重点打造差异性产品,通过文化的艺术化表现形式,运动的多维展现方式,多主题的度假模式,形成文旅休闲时尚化的方式。

  在聚合发展中,发挥数字化的经济与文旅人才教育、创业创新的作用尤用重要。首先,要建设区域文化旅游大数据中心,占领文旅数据流的高地,做区域旅游信息进出的“总开关”,对外积极对接知名的在线旅游平台和国内外知名的大型旅行社以及诸如度假村联盟、自驾车联盟等行业联盟;对内要推动文旅各行业主体如景区、旅行社、酒店、度假区等充分“接入”,实现相互连通,构筑区域数字文旅“智慧”版图。其次,要推动地方文旅产业创客空间升级,使之成为文旅发展的“新动能”。对接“双创”,即培育孵化一批文化创意小微企业,为文旅产业活跃发展不断提供产品创新、服务创新、技术创新等智力支持。对接文化旅游人才教育培训基地,抢占文旅人才储备的高地,做文旅服务标准的“黄埔军校”。对接“区内”教育资源,源源不断的为文旅发展储备人才,对接“区外”,筑巢引凤,积极引进专业人才。

  通过文化活化切入生活方式,形成广泛共鸣。如故宫博物院的文创产品,从日历、水果叉到口红、糕点礼盒,甚至输入法,故宫在文创流量的变现上,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爆品不断,实现文化创意延伸,收入不菲。

  新技术切入文物活化,新潮展陈方式引发大众追捧,如前面提到的VR沉浸式体验、AR情境互动体验、虚拟翻书、三维影片、360度沉浸剧场、互动投影体验、各类科技剧场等。

  以美食小吃为主体,调动当地元素,代入一种生活方式体验。如借火锅和小酒馆,深度体验成都的美。

  开拓夜游市场,点亮夜间市场,形成新潮流。如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夜经济玩出新花样。据光明日报数据,2019年大唐不夜城客流量共计7861万人次,平均每月客流量超过650万人次。与开街前相比,客流量累计增长超过了50%。

  通过短视频,打造网红效应,形成广泛关注。如西安“十六朝古都,玩出新姿态”,一首《西安人的歌》深受网友喜爱,挑战“西安” 网红打卡的最新方式,一夜爆红的“抖音之城”,惊艳了世界。



上一篇:新文旅的未来发展路径——文化与场景并重 下一篇:聚集旅行工业高水平展开 讨论文旅交融新思路新途径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