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一座城,你最先想到什么?这座城最让你恋恋不舍的又是什么?一道美食、一个卡通形象、一栋建筑还是一群可爱的人呢?万千城市,因地理位置、文化习俗不同,有着鲜明的气质和个性。而城市IP的重要“使命”就是将这些独特印记挖掘出来,赋予城市新“生命”,为城市创新发展注入无限动力。
西双版纳世界旅游名城IP形象设计大赛金奖作品《奇妙伙伴》来源:西双版纳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
随着全球经济加快速度进行发展,城市间的竞争愈加剧烈。而作为城市高水平发展的重要抓手,一个优秀的城市形象是抓住人心、留住人情的关键。近年来,创意营造“城市IP”的风潮打得火热,城市IP带来的效应逐步在文化品牌塑造、城市软实力提升等方面不断得到印证和彰显。这也使得讲好城市故事、传播好城市形象逐渐受到广泛关注与重视,各个城市将IP的打造纳入城市长远规划,致力于打开“新视界”。那么,何为城市IP?怎么样打造城市IP,让“爆红”变“长红”?在赋能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过程中,有哪些经典城市IP“破圈”案例?
“IP创未来”2022重庆艺术版权季获奖作品《山城梦蚂》来源:新华网
IP(Intellectual Property)意为“知识产权”,特指具有长期生命力和商业经济价值的跨媒介内容运营,伴随互联网因运而生,也是互联网时代文化传播的重要形式。众观历史,自古以来就有城市IP概念,比如代表精神层面的城市形象“凤凰”“龙”等图腾。如今,城市IP内涵更广泛。广义上,相较于传统城市品牌形象表述“logo”、“slogan”,城市IP是体验经济与创意经济融合语境下的新生词汇,是现代城市软性文化的重要体现;狭义上,城市IP是对城市特定价值进行创意营造,是城市历史背景和文化的高度人格化、人设化凝聚,也是地域标识、历史标识、民俗标识等标识的聚集。它常常以更鲜活、更灵动、更具话题度、更有生命力的具体形象出现,富含城市个性、友好度、开放度等多重特征。简言之,城市IP是一个城市的“文化芯片”。
在文化价值上,城市IP呈现三个特点:一是具有很强的地域辨识度。该城市IP一定是城市独有,且由某种元素延展出来,足够代表城市广泛性;二是具有感知度。该城市IP在感性上具有亲和力、在理性上具有可读性,被人理解、喜欢和传颂;三是具有时间连接性。城市IP连接了人们的过去记忆,也随时代的发展不断延伸新的内容。
在传播价值上,城市IP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受各年龄段人群的青睐。其对城市的“精、气、神”进行了高度概括和总结,有精准、有力及意涵丰富的传播力。成功的城市IP打造能快速凝聚全球化的城市知名度,为各领域带去实实在在的人气流量和消费流量,极具影响力、吸引力和传播力,不仅形成城市独特个性,还将赋能高质量发展。
在流量经济快速地发展的当下,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精神需求一直增长,如何定位城市特性,打造超级城市IP确实成了很多城市的不二之选,但其打造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纵览全世界城市发展历史,怎么样才可以打造千城千面、独一无二的城市IP呢?这也许是需要城市努力思考和持续探索的课题。
深度挖掘、精准定位,赋予城市IP蓬勃“生命力”。打造独有的城市IP,要紧紧围绕城市特质“量身订制、量体裁衣”,深度挖掘城市文化内涵;还需考虑怎么与用户心中的印象形成对应关系,加深记忆,不盲目追时尚跟潮流、不照搬照抄,即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新”。
全媒体延伸、新场景构建,花样更新城市IP。成功的城市IP,需要经过长期持续的打磨和塑造,同时利用互联网传播快、互动度高的特点,构建新场景、做出新产品、新业态。比如创作城市纪录片、孵化有趣图文、短片或音频等,运用人工智能在线上、线下曝光,制造IP破圈爆点,带给用户持续的、长久的吸引力。
与时俱进,创造新模式,让城市IP爆红变“长红”。互联网时代开放包容的特质,注定了城市IP的打造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过程。城市IP可以被注入更多元素,可以有更多玩法。以成都特色的“熊猫”品牌形象为例,一直备受全球喜爱的“熊猫”并没有因时代的演变而“失宠”,反而由于不断衍生的新“熊猫IP”,例如熊猫文创火锅、“熊猫之声”音乐会、熊猫主题酒吧等,越做越强、越叫越响。
借“烧烤”走红的山东淄博、被“不倒翁小姐姐”带火的西安大唐不夜城、因“村BA”走红的贵州小城台江、凭一部剧《繁花》屡次“出圈”的上海近年来,众多城市IP打造的“破圈”案例,让人们看到了其蕴含的无限可能。这些城市IP成功破圈的背后有何“妙招”?
网红城市爆火的背后可能是政府、企业、市民、游客、平台的“协奏曲”。哈尔滨就是这里面之一。2023年的冬天,老工业城市哈尔滨屡登热搜、火爆全网,成为出圈海内外的网红城市。据哈尔滨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提供大数据测算,截至2024年元旦假期,哈尔滨市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9.14亿元。游客接待量与旅游总收入达到历史峰值。
这“出圈”背后的缘由是什么呢?显而易见,这离不开各级政府的超前预判,深挖文旅独特性、精心打造旅游服务产品丰富性、培育消费环境人文化、注重游客体验好感度等因素彼此赋能。
一方面,哈尔滨紧抓“冬奥效应”蔓延机遇,把握亚冬会契机,利用当地冰雪文化渊源深厚等优势,适时打出冰雪旅游“组合拳”,创意推出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亚布力滑雪场等知名冰雪旅游品牌,配套打造沉浸感强烈的网红打卡地,向游客呈现多样性、布局合理、体系健全的旅游项目。另一方面,哈尔滨借助互联网顺势营造“南方小土豆”“小金豆”“砂糖橘”等热梗,吸引网友广泛关注,微博热搜话题不断。据不完全统计,相关联的内容在多个平台播放量超20亿。此外,哈尔滨还号召广大市民“以客为先、以客为尊、以客为友、以客为亲”,让游客有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也许这才是精准把握流量的终极密码,有的放矢、加速出圈。
2024年开年,各地游客都在打卡上海黄河路、和平饭店和外滩27号“汪小姐”工作地点原来是讲述20世纪90年代上海故事的影视剧《繁花》掀起的全民追剧热。微博热搜频频出现“跟着繁花Citywalk上海”“排骨年糕外卖搜索涨670%”等话题。一时间,上海文旅因《繁花》的热播火了一把。
近年来,“影视IP+文旅”双向奔赴、“一部剧带火一座城”的现象屡见不鲜。影视剧带动市场消费点,但这绝不仅仅体现在“某某同款”的热卖上,还蕴含着很多产业增长点,甚至能够打造文化全产业链模式。《繁花》成功的背后也许就包含了这一要义,其带来的城市文化IP溢出效应,给上海乃至全国的文旅融合提供了示范样本。
《繁花》“绽放”之后,更多城市文化原创IP值得期待。借此,有行业人士建议,一是深耕上海深厚的影视文化土壤,打造更高水准的海派影视矩阵;二是完善影视创造扶持政策,着力培养一批对海派文化知根知底的青年人才与创作者;三是深度挖掘上海“文创”富矿,提炼魔都城市文化IP内核;四是探索“影视+文旅”模式,打造沉浸式海派文旅体验。
2023年3月,淄博凭借“小饼烤炉加蘸料”烧烤三件套走红一度引发行业热议。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淄博仅3月接待游客就超过480万人次,同比增长134%,旅游收入增长60%。
名不见传的淄博烧烤怎么突然火了呢?有行业分析,首先是“接地气”的服务,淄博出圈的一大核心吸引力在于热情周到的服务和诚信厚道的经营理念,在极大满足味蕾的同时,游客可以DIY,吱吱的烤肉声、人声鼎沸的烟火气,到处洋溢着后疫情时期生活走向正轨的幸福感。其次是社会化媒体平台传播助阵。大学生大量发布种草视频,随后,新华社、央视、大众日报等媒体传播矩阵广泛传播和深度报道,加上网红大V、外国友人自主引流。最后,政府的有力加持、快速反应,发布“新增21条淄博烧烤定制专线公交”“淄博烧烤地图”等硬核举措,免除了游客的后顾之忧,逐步提升了“淄博烧烤”的区域品牌形象。
纵观各城市成功“破圈”案例,城市IP的打造并不是一劳永逸,而需久久为功。也许,城市1P的打造,需传承也需创新,既需在线上满满人气,也要在线下生机蓬勃。“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对于人民而言,城市是生活、工作、游憩的地方,也是精神家园。对于城市而言,不仅是公园、绿地、楼宇的多元配置,更需要人民理念、人文气息和人情韵味。让城市更有味道,IP的打造才更有深度和厚度。
与“哪吒”“苏小妹”互动、体验元宇宙空间、模拟体验矿山无人驾驶系统……6月3日,参加“万千气象看北京解码新质生产力”网上主题宣传活动的中外记者,通过实际体验,进一步探索北京数字化的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
在全球城市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城市不仅面临着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等挑战,还要应对社会不平等和文化认同感的缺失。在这一背景下,公共艺术作为一种有效的城市更新手段,逐渐显现出其独特的功能价值,不仅明显提升城市的美学和文化品位,更能推动创意产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2010年12月,悉尼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成为全世界创意城市网络中第二个“电影之都”。作为全世界最多元化的城市之一,悉尼拥有怎样的电影资源和影视设施?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的一员,为悉尼带来了哪些发展机遇?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中心于2015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大会通过在北京设立。经国务院批准,2017年北京市政府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签署协议。该中心是全球首个以“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二类中心。其宗旨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以创意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开展国内外研究、培训、交流、传播、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汇聚全球科学技术人才及其创新团队,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意与创新“思想实验室”、成为文明交流互鉴合作的推动者以及中国企业、科技、文化走向世界的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