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九直播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48812】“曾堤萦水”忆南丰
来源:小九直播高清在线观看视频    发布时间:2024-08-11 08:16:16

  中心广播电视总台正在热播《宗师列传唐宋八我们》。这八位散文我们灿若星斗,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含义。这其间,欧阳修和苏轼、苏辙、曾巩四位,都与济南有不解之缘。特别是曾巩曾任齐州知州,对济南城市建设、文化建设等影响深远,具有无与伦比的位置。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曾巩调任襄州知州。在他行将脱离济南时,“州人绝桥闭门遮留之,至夜乘间乃得去。”(刘敕《历乘》)济南城的大众拥上街头,拉起吊桥,封闭城门,以款留他们的父母官,使得曾巩不得不在夜间悄然出城。

  在赴襄途中,曾巩写了一组诗,即《离齐州后五首》,表达了对济南湖泉胜景依依难舍、留恋留恋之情。“谁对七桥今夜月?有情千里不相忘。”即便在脱离济南好久今后,曾巩对济南、对“西湖”的七桥风月仍一贯魂牵梦萦、记忆犹新,写下了《寄齐州同官》一诗。

  曾巩,字子固,北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世称南丰先生。北宋熙宁四年(1071)六月任齐州(今山东济南)知州,两年任职期间,因广行善政、政绩卓著,深受大众敬爱。

  没有哪一座城市能像济南将湖、山、泉、林糅为一体,自成一景。“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一贯被认为是济南“城即园林”的经典描绘,这一格式定型于宋元,奠根据曾巩主政期间。

  伏龙有术,“北水门”变成“美好门”。齐州城地势南高北低,南面为山,北面有河,城中泉眼漫山遍野,会聚成渠犬牙交错。“水龙王”稍不满意便大发脾气,“若岁水溢,城之外流潦暴集,则常取荆苇为蔽,纳土于门,以防外水之入,既弗坚完,又劳且费。”(曾巩《齐州北水门记》)每当旱季,泉流陡增向北会聚,而北面水系又会向城内众多,因而城北门(大明湖北岸,宋曾经称历水陂)邻近常常陷于水困。曾巩勘测地势水势,量体裁衣,归纳施治,“龙头工程”放在城北旧水门改建上。他“以库钱买石,僦民为工”,从府库拨出专款,雇佣民工,用石头垒砌了两岸,中心置以石楗,安上了两大扇木门,并“视水之高低而闭纵之”。这种木石结构可以视水位涨落开关闸口,历史性的打破在于既可由北往南自主排水,又可避免外水回灌。如此一来,大明湖就成了能调理水位的天然水库,城北平原不只免受水患,还能就地取水灌溉,“北水门”成了谋福南北的“美好门”,齐州城北再无水患之忧。

  “表里之水,禁障宜通,皆得其节,人无后虞,劳费以熄。”怀着欢喜之情,他写下《齐州北水门记》。

  老济南原有四个城门。古代,因为济南的东、西和南、北门都不在一条轴线上,北门为水门,所以有“四门不对,北门不开”的说法。当今,唯有北门尚存,这便是大明湖东北隅的汇波门。这北水门便是当年曾巩所建。

  曾堤萦水,“百花洲”直胜“桃花源”。当年,大明湖南门牌坊以南有一大片杂草丛生的水塘,叫百花洲,曾巩在洲内制作了“百花台”,在台周围广植花木,本是“佳人坯子”,一番巧梳妆,更是风光绝佳。曾巩诗赞“烟波与客同樽酒,风月全家上采舟。莫问台前花远近,试看何故武陵游。”在诗人眼中,百花洲清楚是武陵桃花源仙界了。

  一起,曾巩还使用疏浚大明湖时挖掘出的泥沙,修筑了一条贯穿南北岸的长堤百花堤,将湖水隔为东、西两部分。这段途径,人们亲热地称为“曾堤”。

  拂堤柳树醉春烟。郊游时节,曾巩从百花洲弃船登百花堤,登临北渚亭,写下《百花堤》“如玉水中沙,谁为北湖路。久翳荒草根,未承青霞步。我为发其枉,修营极幽趣。发直而砥平,骅骝可驰骛。周以百花林,繁香泫清露。间以绿杨阴,芳风转朝莫”从诗里可知,这一带曾荒草萋萋,整治后路途垂直平整,可驰快马,两头植花,间以绿柳,可骑马赏景,不亦乐乎。

  杭州“苏堤”晚于“曾堤”17年建成,言苏轼是在济南看到了百花堤遭到启示,应不是噱头。

  2009年,大明湖新区扩建,将小东湖扩进大明湖,湖内近岸广植荷莲,与湖畔垂柳相映生辉。为留念曾巩,扩建中将南丰桥与南丰祠之间的一段路命名为“曾堤”,堤上柳树垂荫,百花飘香,堤两边湖水萦岸,波澜阵阵。这一新建现象,称之为“曾堤萦水”,全国榜首泉风光区明湖新八景之一。

  有亭翼然,山清水秀收眼底。熙宁五年(1072),来济后的次年,曾巩在北城墙上修建了北渚亭。该亭非常壮丽,恰似在云中一般,置身其间,山清水秀一目了然。

  下一任掌书记的苏辙赞赏“云放连山瞻岳麓,雪消平野看春耕”。二十多年后,晁补之出知齐州,登上北渚亭原址,只见“群峰屹然列于林上,城郭井闾皆在其下。陂湖迤逦,川原极望”。

  此亭元代中叶后废圮芜没,遗址无存。清初诗坛首领王士禛在《香祖笔记》中云:“据苏颖滨《北渚亭》诗,当在北城之上无疑。”

  七桥风月,众星拱卫诗意浓。曾巩又沿湖及泉渠间砌石筑桥,修建了鹊华、百花、芙蓉、水西、湖西、北池、泺源七座各具风格的石桥,将湖水泉溪勾连在一起,这一逶迤瑰丽、水波荡漾的诗意现象,被称为“七桥风月”。临桥瞭望,湖水转弯抹角,迤逦扩展。朝烟暮霭之际,湖上烟雾旋绕,七桥如虹似月,出没其间,恍若人世仙界。

  “总是济南为郡乐,更将诗兴属何人。”“将家须向习池游,难放西湖(即大明湖,笔者注)十顷秋。从此七桥风与月,梦魂长到木兰舟。”“谁对七桥今夜月,有情千里不相忘。”曾巩离济后,对济南情深仍旧。大明湖扩建后,由秋柳桥替代泺源桥,其他悉数康复重建,再现“七桥风月”现象。

  绝妙的是,曾巩还在大明湖东岸、南岸修建了仁风厅、静化堂、芙蓉堂、名士轩、凝香斋、水香亭、采香亭、环波亭、芍药亭等数处亭阁水榭,使之装点于山清水秀之中,与七座石桥构成了众星拱月的美好现象,让这方“紫荷香里听泉声”的人世乐园具有了更多画中有诗。

  曾巩虽一介儒生,但颇具文韬武略,且不畏,愤世嫉俗,扫黑治乱,自有锦囊。

  齐州曲堤有户周姓人家,是当地名门望族,子弟周高依仗家势在乡中为非作歹,成为一害。曾巩就任不久,决断将周高拿下“取置于法”,而周氏宗族自知理亏竟也未敢再生枝节。历城和章丘有个令大众胆寒的“霸王社”,横行乡闾多年,偷盗资产、劫车夺囚、恶贯满盈。

  曾巩先以雷霆之势抓捕流放了其间的31人,又组织乡民结成保伍,联合巡查剩下盗寇,凡有响马呈现就伐鼓传递音讯,彼此支援构成合围。如此一来,盗寇每次举动都会有人被捕。其间有个叫葛友的,不胜追捕之苦,主意向官府自首。曾巩又施妙计:他为葛友组织了几名“侍从”,令其鲜衣怒马乡中巡游,这一演示效应马到成功,其他伏莽见状也纷繁自首,“霸王社”敏捷分裂。

  “为生民立命”。曾巩心忧全国,重视民生。熙宁六年(1073)春,河北、山东集役疏浚黄河,齐州当出役两万人,每户有二至三个男丁出挑夫,这严峻削弱了生产力。曾巩当令改动方针,出台“九丁出一夫”新令,留下劳力,让出役的人安心,有效地处理了役征和劳动力的对立。

  在曾巩治下,齐州“豪宗大姓敛手莫敢动,寇攘屏迹,州部肃清,无枹鼓之警,民外户不闭,道不拾遗”(《元丰类稿》附录)。大众徭役担负减轻,齐州呈现了“市粟易求仓廪实,邑犹无警里闾安”的调和现象。

  “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在曾巩因数次落第没有“出道”时,王安石就慧眼识才,如此赞扬曾巩。

  曾巩作为当地主官,兴学重教,复兴齐州《尚书》之学。一起,作为文章巨公,以其谨慎的治学精力勘正典籍错讹,使文脉道统传承有序。

  为历山“落户”。曾巩经考辨否定了此前盛行的“舜耕历山”之“历山”为河东历山(坐落今山西境内)之说,并说:“图记皆谓齐之南山为历山,舜所耕处,故其城名历城,为信然也。”(《齐州二堂记》)

  为“榜首泉”命名。榜首次将“趵突泉”之称用文字记载下来。此前称“温泉”或“瀑流泉”,民间俗称“噗嘟泉”,曾巩依“噗嘟泉”之称写为“趵突泉”,文雅顿现,沿用至今。

  为根源正名。曾巩到济南时,有关泉流之源的盛行说法,是济南坐落济水之南,泉流为伏流于地下的济水所发而成。曾巩数次到南部山区调查,重复实验,最终总算摸清了泉流的来路,在其《齐州二堂记》中写道:“泰山之北,与齐之东南诸谷之水,西北汇于黑水之湾,又西北汇于柏崖之湾,而至于渴马之崖。盖水之来也众,其北折而西也,悍疾尤甚,及至于崖下,则泊但是止。而自崖以北,至于历城之西,盖五十里,而有泉涌出,高或至数尺,其旁之人名之曰趵突之泉。”趵突泉的泉流来自南部山区。对其他名泉曾巩亲身做了实验:“齐多甘泉,冠于全国,其显名者以十数,而色味皆同。以予验之,盖皆泺水之旁出者。”现代技能办法验证了曾巩的判别。

  源于对济南山川景物的酷爱,齐州任职期间,亦是这位文坛我们的创造丰收年。曾巩《元丰类稿》录入有关齐州任上的文有10余篇、诗达70余首。

  他曾在大明湖边制作一座书斋,取名凝香斋,意在“燕寝凝幽香”。“每觉西斋景最幽,不知官是古诸侯。一尊风月身无事,千里耕桑岁有秋。云水醒心鸣好鸟,玉沙清耳漱寒潮。沉心细细临黄卷,疑在香炉最上头。”这首《凝香斋》写他旅游大明湖畔,感触风光和情味,是其代表作之一,也是宋诗中的名篇。

  “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滋荣冬茹温常早,润泽春茶味更真。已觉路傍行似鉴,最怜沙际涌如轮。曾成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曾巩咏泉诗最著名的当数这首《趵突泉》。

  “南狩一时成往事,重华千古似当年。更应此水无休歇,余泽人世世世传。”曾巩赞大舜厥功至伟,厚意写下《舜泉》。

  “左符千里走东方,喜有西湖六月凉。”这“左符”便是官员就任时手持的符契,这句写出了曾巩对西湖(大明湖)的喜欢。

  “行到市桥人语密,马头依约对朝霞。”“贩子惨淡焰火微,两衙散后雪深时。”借此,可以正常的看到950多年前老济南的早市和夜景。

  齐州任上,曾巩煞费苦心,绞尽脑汁,“漾舟明湖上,清镜照衰颜。”大明湖水为镜,映照着他因劳累而过早变老的容颜。

  记忆犹新,终有回响,这回响来自大众心底。早在明初正统年间(1447年前后),人们就在千佛山半山腰上修建了曾公庙,庙中祀曾公像。后来,人们又在大明湖畔修建了南丰祠,开设了曾巩展览馆。

  峨冠博带,儒雅洒脱,凝视着这位“江汉星斗”“一代醇儒”雕像,思念、慕名之情在心中升腾。

  穿越千年,北渚门巍峨屹立,与灯火灿烂的超然楼相映生辉。“曾堤萦水”处,风光如画,游人如织,最忆是南丰。



上一篇:【48812】著名作家李黎携《夜游》来肥对谈胡竹峰 下一篇:一首诗·一个节·一座城
推荐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