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农文旅是一项综合服务型旅游项目,游客的来与走,停与留,都带有非常强烈的目的性,且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将会得到提高,陈旧的业态、低效率的服务水平、缺少体验价值、打卡式旅游,都将会被市场抛弃。
本地生活元素决定了农文旅项目的基本线,比如饮食文化、日常生活、民风民俗等,即便是空的IP文化品牌,也应当与周围环境产生共鸣。
区域特色决定了农文旅项目发展的上限宽度,比如本地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名胜古迹、民间典籍等,它们为文化创作与产品输出提供灵感,优秀的文化作品,本身就自带大量的流量效果。
依托本地原住民文化背景与区域特色,建立长期的文化活动,既可作为内容呈现,也可作为宣传载体;打造更多元化的产品,例如文化性演绎、民俗类的住宿、旅游纪念品、独到的导游解说、优质农产品服务、文化衍生作品持续输出、与其他体验+教育结合的项目等。
在形成基础运营架构的前提下,结合区域特色与客户实际的需求,细分产品,逐渐完善或升级业态,是产生长期可持续运营的保障。
农文旅项目是一项综合性的旅游项目,由于缺乏正确的运营指导,大部分农文旅项目处于产品过于单一的情况,其基本架构往往只有住宿、餐饮、小卖部组成,其文化发掘也往往停留于表面,没有灵魂与内容承载,为吸引大众的关注,盲目跟风,生硬的照搬各种旅游产业、网红产品,更加导致主题不明确、定位不清晰等现象发生。
无论是产品打造、文化挖掘,还是衍生开发,要求从业者具备有一定的文化涵养、知识储备和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在当前的农文旅从业者构成当中,人才是不可或缺但又极度欠缺的一环,农文旅不是简单的产品塑造,它更考验从业者如何通过产业与客户产生“沟通”,实现用户需求。
“农文旅”不是“农、文、旅”三个简单的字,农、旅是载体,文化是灵魂,文化没有载体,终究是虚无缥缈之物,而农、旅失去了文化,将失去特殊性与唯一性,三者不能融合,或融合程度低的根本原因在于三者产品形态过于单一及缺少了三者的关联性。
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是一项复杂的工作,是政府、从业者、运营者三方一起努力,共同促进的结果。
由于种种原因,三者之间配合度过低,目前主要以政府号召、企业响应、从业者加入为主,但是个别从业企业忽略了政府号召需要企业的真实市场反馈,企业的真实市场反馈需要得到从业者的支持,而从业者的需求即是保障基本的收益,如何保障基本收益,就需要政府与运营企业建立因地制宜的、切实有效的顶层框架设计。
不少从业者发现自身缺乏运营能力,转而向市场寻求运营单位,购买运营工具的时候,高昂的付费成本导致从业者难以转型,例如拍摄一条短视频动则上千,请本地自媒体宣传,客单价普遍在两三千元/次,低劣的活动运营没有效果,请高端的运营专家,又苦于自身体量不够,加之本身已经陷入了困境,高昂的服务成本更加阻碍了产业发展。
综上所述,农文旅项目发展还是一项立体型项目,上下之间的分工协作,左右之间的整合重组,各个角度相互牵制,其中一个环节出现一些明显的异常问题,都会慢慢侵蚀整个项目成果,严谨的政策领导、优秀的运营单位、人才梯队的建设,都是项目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方面。
总体思路为:依据当地本土文化,由政府主导,建设整体运营框架,完成多个板块的产业基础,为农文旅产业提供丰富产品链,同时开放板块,引导从业者、创业者加入,完善、升级产品业态,形成多元化、多样化、多业态的农文旅项目。运营框架内容包含了工具系统、产品系统、B端销售系统、C端销售系统和人才教育培训系统。
其中工具系统指将从业者中有共同需求的项目进行集中处理,例如电商工具、产品设计、平面设计、宣传媒体等,通过集成化、模块化处理,降低从业者运营费用的同时,获得企业级运营服务,是整体运营框架运转的必要保障。
生产系统指拥有完整的开发路径与产品升级路径,以及基于此路径,进行第一步的产品打造,农文旅项目属于产业转型、升级性项目,简单的初级形态产品难以触达消费者实际的需求,盲目学样又会导致自身定位不清晰,一定要注意的是,从业者往往忽略了产品形态的把控,急于在销售端得到成果,所以导致了目前农文旅市场外热内冷的的怪像。
销售系统是指基于产品系统的伴生体系,根据不同的产品形态可分为B端销售和C端销售,进行产品营销推广。
产品定位是为从业者提供发展趋势与发展思路,明确自己在做什么,产品研究开发路径与升级路径就是告诉从业者怎么落地,而给予路径的实际产品打造,则是逐步降低了从业者的运营要求,不会做,可以照着学,学不会,可以照着选,而开放生产系统、销售系统、宣传系统等板块,引进基于此类板块的精英企业,吸引有意从事此类板块的勇于探索商业模式的公司,鼓励产品的再创新以及再衍生,进一步促进多形式、多样化、多业态的新“农文旅”产品,则是保障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
接下来,我们也会结合以上思路,阐述芸煜对农文旅产业的规划布局。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