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通化,四季分明,春览杜鹃、夏享清凉、秋赏枫叶、冬嬉冰雪,是世界黄金纬度带上的绿色立体宝库。
诗意通化,碧水如练、青山如黛,城,康养宜人;山,重峦叠翠;水,灵动浩渺;景,意蕴悠长。
忠实践行“两山”理念,通化市深入实施“一主六双”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战略,主动融入“长通白延吉长避暑休闲冰雪旅游大环线”,做足准备迎接“高铁时代”,千方百计让旅游产业优势更优、特色更特、亮点更亮,全力推动文旅产业向千亿级迈进。
2023年,通化市接待游客、旅游总收入分别增长200.7%、293.5%,增速均高于全国、全省中等水准。文旅市场强势复苏,繁荣向好。
行走通化,情怀炽热的“红色”、生态宜居的“绿色”、冰雪童话的“白色”、青天碧水的“蓝色”、风光迥异的“彩色”、底蕴深厚的“古色”、优势鲜明的“特色”,让人无不感叹——“七色”之城皆盛景。
自“开板”以来,国家级滑雪旅游度假地——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人气火爆,大批国内外游客畅滑粉雪,体验冰雪运动的激情与乐趣。
“滑雪是现在非常热门的运动。通化冰雪资源好、滑雪场规模大,粉雪静风,今年特地选在这里滑雪。”来自深圳的滑雪爱好者马超脚踏雪板,尽情享受滑雪运动带来的畅快体验。
开启滑雪狂欢,度假区在33条雪道运营的基础上,开展B区配套升级,打造单板公园,增设蘑菇道、野雪道等,为滑雪爱好者提供多元化的高品质滑雪体验。
同时,延长餐饮、购物、娱乐等多业态产业链,打造大型雪雕景观,开展露天火锅体验等活动,让游客留下来、还想来。
冬日通化,冰雪造就出动人心魄的浩瀚胜景。到通化县康养谷、上龙头雪村滑雪、嬉雪;登辉南县四方顶看唯美雾凇、冰雪秘境……嬉冰雪、觅冬趣,唱响冬日欢歌。
“穿越”民国,入梦关东。游走通化,冰雪之“火”余韵未消,龙兴里文旅小镇正当红。
小镇全面复原商业老字号和传统老业态,再现关东重埠历史风貌,打造红酒街、人参街、非遗工坊街、东北特色美食街、文化演艺街等沉浸式主题街区,为游客提供丰富新颖的沉浸式体验。
“在龙兴里,仿佛‘穿越’了一样,民国复古气息满满。尤其是夜晚,五彩霓虹中历史感十足的建筑、精彩的主题演出,目不暇接。”游客张婷流连忘返。
游览大美山川的神奇曼妙,领略鸭绿江中朝边境风情,探秘古老的高句丽文明,品尝“红色国酒”通化葡萄酒,寻访康养天下“人参之路”……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通化文旅发展相辅相成,处处皆盛景,四季都宜游。
火热的文旅市场发展势头中,通化市要“流量”更要“质量”,谋当下更谋未来。
积极融入全省万亿级“大旅游”集群,通化市制定《关于加快构建“一城十线百景千亿级”文旅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格局的实施建议》,明确“世界知名冰雪旅游度假地、东北亚康养旅游目的地、国家级边境风情和世遗文化体验地、东北地区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地、吉林省东南部区域旅游集散地”发展定位,力争在2030年实现千亿级文旅产业目标。
强化“一城”核心引领,将通化打造成为一座全域旅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名城。开展旅游城市形象宣传推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等工作,布局旅游城市整体打造。
丰富“十线”文旅产品,打造“通化市十大旅游精品线路”产品,即一条市本级经典旅游线路、八大主题全域四季主题线路、一系列乡村微度假精品线路,实现景区景点联动发展。
开展“百景”提升工程,实施文旅资源分层分级、A级景区创建提升、冰雪业态拓展、研学旅游促进等16项攻坚行动,绘就新时代“通化百景图”。
壮大“千亿级”产业规模,建设“三带两区一集群”,推进招商引资,加快推进文旅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保障全域旅游高水平质量的发展。
高位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通化市冰雪产业强势崛起,红色研学层次提升,世遗文化持续彰显,乡村旅游独具特色,多项创建工作位居全省前列,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潜力不断释放。
推动文旅产业跑出高水平发展“加速度”,通化真抓实干,“四轮驱动”助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结出硕果。
突出景区拉动,构建全域旅游大格局。以旅游景区创建引领文旅产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通过扩面、延线、拓链,整合全域旅游资源:
——打造核心景区。确定以“2个5A级、2个世界级”为核心的吸引核,即做响高句丽5A级景区品牌,加快龙湾5A级景区创建,抢抓白鸡峰陨石坑被证实为全球首个高山陨石坑的契机深度谋划文旅产品,充分释放万峰通化滑雪度假区世界级冰雪资源优势精心组织系列活动,强化辐射带动作用。
——带动全域协同。推动“三带两区一集群”文旅产业空间布局,建设佟佳江百里绿水长廊发展带、鸭绿江边境黄金旅游带、高句丽世遗风情文化廊带,打造东北抗联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避暑休闲生态康养联动区,壮大环中心城区冰雪产业集群。
突出四季带动,绘就全年旅游一张图。扬“绿水青山”之长、借“冰天雪地”之势,推动形成“联动冬夏、带动春秋、畅游四季”全时段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打造冰雪旅游度假地。持续抓好通化冰雪产业示范新城建设,推动通化万峰5G+AI数字滑雪系统建设与应用,在全省率先建设数字化雪场。
——建设康养旅游目的地。擦亮“22℃的夏天”避暑旅游品牌,创建生态康养基地,推动辉南西夹荒生态旅游度假区和龙堡森林度假村四季运营,实施华润希望田园等项目。
突出要素促动,优化产业生态全链条。启动实施旅游要素提升三年行动,优化布局,提质增效:
——提升“吃”的品位。推动“人参宴”等特色名宴下沉市场,依托美食街区、美食节庆活动扩大通化美食知名度。
——升级“住”的品质。推动星级酒店、商务快捷酒店和特色民宿差异化发展,提升服务水平。
——丰富“游”的形态。集安大吉他文化街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以“东北抗联”“抗美援朝”等为代表的红色研学和红色旅游,实现融合发展。
——拓展“购”的种类。围绕国参、国酒、国宴、国粹四大品类制作《通化手信旅游商品名录》,设计“七色之城”主题形象logo并制作系列文创商品。
——增强“娱”的体验。鼓励引导重点旅游景区开发一批适合驻场演出的实景演艺节目。
突出服务驱动,强化文旅发展硬支撑。深入开展旅游营商环境优化行动,不断壮大企业规模、提升竞争力。2023年,全市开复工重点文旅项目14个,落地投资14.25亿元。
迈向文旅产业“千亿级”发展之路,通化市正奋力谱写以文旅产业为“新引擎”的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新篇章。(李铭孙鑫)